引起胃萎缩的原因有哪些?胃萎缩怎么治疗?

2020-10-10 22:42:46 来源:生活百科知识大全

胃萎缩以胃黏膜萎缩变薄,黏膜腺体减少或消失并伴有肠上皮化生,固有层内多量淋巴细胞、浆细胞浸润为特点。本病病因较复杂,部分可能与吸烟、酗酒或用药不当有关;部分由非萎缩性胃炎迁延发展而来;还有部分属自身免疫病。下面,和360常识网一起了解一下吧!

本文目录

1、引起胃萎缩的原因有哪些

2、胃萎缩怎么治疗

3、胃萎缩有哪些并发症


引起胃萎缩的原因有哪些

1、遗传

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多数情况存在家族病史。

2、自身免疫

当体内出现针对壁细胞或内因子的自身抗体时,自身免疫性的炎症反应导致壁细胞总数减少、胃黏膜萎缩、胃酸分泌降低。

3、十二指肠-胃反流

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道动力异常、肝胆道疾病及远端消化道梗阻有关长期反流,可导致胃黏膜萎缩。

4、药物和毒物服用

非甾体类抗炎药,如阿司匹林或其他COX-2选择性抑制剂,是反应性胃病的常见病因。许多毒素也可能损伤胃,其中酒精最为常见,还可见于重金属接触、吸烟等。迅速摄入酒精后,内镜下常表现为黏膜下出血,活检不伴明显黏膜炎症。酒精、毒物和非甾体类抗炎药两者联合作用将对胃黏膜产生更强的损伤。

5、幽门螺旋杆菌感染

幽门螺旋杆菌凭借其产生的氨及空泡毒素导致细胞损伤,促进上皮细胞释放炎症介质,菌体细胞壁抗原还可引起自身免疫反应,通过多个机制引起胃黏膜萎缩的发生。


胃萎缩怎么治疗

1、一般治疗

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,不论其病因如何,均应戒烟忌酒,避免使用损害胃粘膜的药物如阿斯匹林、消炎痛、红霉素等,饮食宜规律,避免过热、过咸和辛辣食物,积极治疗慢性口、鼻、咽部感染病灶。

2、五肽胃泌素和激素

五肽胃泌素除促进壁细胞分泌盐酸,增加胃蛋白酶原分泌外,还对胃粘膜以及其他上消化道粘膜有明显的增殖作用,可用于治疗低酸无酸或有胃体萎缩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,剂量为50μg,早餐前半小时肌注,每天1次,第三周改为隔日1次,第4周改为每周2次,以后每周1次,3个月为一疗程。

3、手术治疗

中年以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,如在治疗或随访过程中出现溃疡、息肉、出血,或即使未见明显病灶,但胃镜活检病理中出现中、重度不典型增生者,结合患者临床情况可以考虑作部分胃切除,从这类病人的胃切除标本中可能检出早期胃癌。关于以上提到的治疗仅供参考,具体的治疗方法需要到医院检查治疗。


胃萎缩有哪些并发症

1、出血

当胃萎缩合并胃溃疡发生时,患者可出现出血的症状。

2、贫血

见于自身免疫因素导致的A型胃炎,患者在出现胃萎缩的同时,还可伴有胃壁细胞减少引起的内因子减少,从而导致贫血的出现。

3、胃癌

根据是否伴有化生而分为非化生性萎缩及化生性萎缩。以胃角为中心,波及胃窦及胃体的多灶萎缩发展为胃癌的风险增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