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土乐器最多的战国墓葬 曾侯乙墓出土了一百二十四件乐器
出土乐器最多的战国墓葬在哪里?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,位于湖北随州城西两公里的擂鼓墩东团坡上。曾侯乙墓呈“卜”字形,墓坑开凿于红砾岩中,为多边形岩坑竖穴木椁墓。无墓道,南北向,墓坑南北长16.5米,东西宽21米,深13米,面积为220平方米。下面就跟360常识网一起具体看看出土乐器最多的战国墓葬等相关内容。
历史背景
曾国与史书中的姬姓随国一国两名,始祖为赫赫有名的周朝开国大将军南宫适(括)。曾国是西周初期周天子分封镇守南方的重要邦国。
湖北随州,扼北进中原之门户,历来是兵家必争之要地。在春秋战国时期,它是楚国问鼎中原必经之处,从地势看,随枣走廊和南阳盆地作为当时南北要冲,又是华夏北方中原文化与南方楚文化交汇之地。战国时,这里曾存在过一个小诸侯国——曾国,由于它实在太渺小,以至于在留存至今的史籍中完全找不到对它的记载。然而,随着1978年曾侯乙墓的开启,小小曾国开始在2000多年后名扬四海。墓中共出土各类随葬品约15404件:青铜器宛如刚放入地下,漆木器鲜妍如新,竹简墨迹清晰,尤其是配套完整的编钟、编磬等乐器更是世所罕见。
曾侯乙墓出土的以编钟为代表的万件文物,以在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而震惊世界,作为墓主人的曾侯乙也因而备受世人关注,然而曾侯乙史籍无载。
曾侯乙墓万件文物中以车马兵器最多,其种类之全、数量之众、综合功能之强,前所未见。其中射远兵器居多,长杆兵器尤为特殊,且有极为罕见的矛状车軎,这些都是用于车战的武器装备,说明曾侯乙是一位擅长车战的军事家和指挥官。
曾侯乙墓随葬数量庞多的乐器,钟磬铭文中有大量乐理乐律铭文,显示了曾侯乙生前对于乐器制造与音律研究的重视程度。墓内还有大量铸造极精的青铜器珍品,及绘画、雕塑艺术、书法精品,并且大量文物并非冥器,而是曾侯乙生前所用之物,多为他亲自督造,说明他兴趣广泛,具有多方面的才华和较高的艺术鉴赏力。
出土乐器最多的战国墓葬
1978年在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发掘的曾侯乙墓,出土了一百二十四件乐器,计编钟、编磬、鼓、瑟、琴、笙、排箫、横吹竹笛八种。这是迄今发掘的古代墓葬中出土乐器最多的一座。
编钟六十四件,分甬钟、钮钟,还有一件楚惠王送给曾侯乙的铜镩.除铸以外,所有甬钟、钮钟上都有注明音律和音阶名称的铭文。并且分三层悬挂在铜木结构妁钟架上.编磬三十二件。质料主要是石灰石的,也有青石和玉石》石磬分上下两层悬挂在青铜磬架上,每层两组,都是依大小次第排列。北室还发现漆木磬匣三件,匣内无磬,只见磬槽,有大有小。其中有十四条槽的两件,有十三条槽的一件内都刻着编号,从一至四十一。将相同编号的石磬放进梢内,大小正合适。磬匣内编号数目比架上的石磬多九件,可能是备用的磬,没有放入墓内9以特制的石磬匣来看,当时对于乐器的保护是非常重视的。
鼓四件,为木腔皮面,皮已朽烂,仅存鼓腔。计有小扁鼓、建鼓和带环扁鼓。瑟十二件,弦已朽烂,瑟身大多保存较好。形制与已见的战国瑟相同,都是二+五个弦眼。琴二件,弦巳朽烂。琴身都是用块整太雕成,一为五弦,十弦笙五件,笙斗用葫芦做成,笙管为长短不的细竹管。笙管都已残断。可贵的是出土了带有调节音高的点簧物的竹制簧片。
排箫二件,都是用+三裉长短依次递减的细竹管排列.再用剖开的细竹管分三道夹住箫管缠缚而成。其中一件尚能吹出声音,其音阶已超越五声音阶范围。
横吹竹笛二件,都是用天然竹管加工制成,每笛七孔,吹孔和出音孔向上,五个指孔向外。这是目前见到的战国年代最早的竹笛。
这些乐器的造型、制作,彩绘都很精致华美。如瑟,a端浮雕穿插交错的大蟒和两条相对的龙,周身髹深朱红色漆,在首端和两侧的小方格纹地上绘飞鸟图像。
这些乐器出土时,放置似乎有一定部位。编钟、编磐均立架悬挂,编钟靠中室西壁和南部,编磬靠北壁,建鼓靠东壁,瑟、笙、箫、笛列于钟、磬之间。宛若安排了整整齐齐的演奏场面。